当前位置: 首页>>科研成果>>科研项目>>国家项目>>正文
 
秦汉消费文化研究
2013-11-12 18:54  

国家社会科学基金

项目负责人:温乐平

 

一、项目简介

    消费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,它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,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现象。消费文化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、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、消费方式、消费行为和消费习俗等各种文化特征的总和。不同的时间、社会、民族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消费文化,故而消费文化有时段性、社会性、族群性和区域性特征。

    本课题在充分了解学术信息和占有史料的基础上,借鉴并运用国内外消费文化理论与方法,以文化为视角,深入研究秦汉消费与社会的关系;首先探讨影响秦汉消费文化的文化、制度与技术三大因素,然后,递层解析炫耀与奢靡的物质消费文化、精神至上与桎梏并存的精神消费文化、面子与利益兼重的人情消费文化、天人合一的生态消费文化;最后,从整体上归纳和评析秦汉时期消费文化的发展概况、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。

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,分为以下五个部分:

一是研究秦汉时期影响消费文化的文化、制度与技术等诸多因素,其中文化因素主要有西周以来礼制文化、等级观念与社会习俗等,制度因素主要有秦汉中央集权体制、皇权制度、官僚制度、郡县制度以及社会结构等,技术因素主要有生产技术、交换技术、消费技术等。

二是研究秦汉时期物质消费文化,重点探讨秦汉舆服、家居、饮食三大消费文化,其中舆服消费包括车马、服装、饰品等,家居消费包括宅第、园林、家俱、装饰等,饮食消费包括食物制作、饮食器具、宴饮礼仪、饮食禁忌等。

三是研究秦汉时期精神消费文化,着重探讨文化教育、歌舞艺术、游戏杂技、宗教信仰、终极关怀等消费文化。

四是研究秦汉时期人情消费文化,主要探讨婚嫁、丧葬、寿辰、其他喜庆、死伤救助等人情交往文化。

五是研究秦汉时期生态消费文化,着力讨论道家、儒家、法家的生态消费观念、消费行为与消费活动等以及其产生历史影响和意义。

    本课题研究恪守实证主义原则,坚持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、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、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“三个”相结合,具体采用实证法、比较法、计量法、图表法、归纳与演绎法等研究方法,旨在科学、客观、系统地认识与评析秦汉消费文化。

本课题将从三个方面创新:1、理论创新。 将借鉴并运用国外消费文化理论,突破原有生产决定消费的理论窠臼,强调文化引导消费、消费决定生产、消费分化社会阶层、消费重构社会关系等相关理论,并且构建以物质消费、精神消费、人情消费、生态消费四个部分为核心内容的消费文化理论体系。2、视角创新。将按照消费的逻辑来理解秦汉社会史,从文化的视角来研究秦汉时期消费与社会的关系,不局限于消费的经济功能,而是关注消费的社会内涵与外延意义。3、观点创新。对于秦汉消费文化的研究至今十分薄弱,几近空白,本课题将在舆服和家居等物质消费文化、文化艺术与宗教信仰等精神消费文化、婚嫁丧葬与宴庆等人情消费文化、天人合一的生态消费文化等方面研究都有所创获,提出一些新颖的学术见解。

 

二、项目相关成果的介绍

目前,本人主要研究方向是水文化、秦汉史,主持完成或在研省部级项目7项,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(《秦汉消费文化研究》,在研),主持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1项(《战国秦汉消费经济研究》,在研)、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(《江西水文化资料的收集、整理与研究》,在研),已经主持完成省级项目4项(《秦汉消费经济研究》、《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:秦汉时期等级消费研究》、《江西通史·秦汉卷》等)。此外,还主持完成校级课题3项,参与承担国家级、省厅级课题6项。在《中国经济史研究》、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》、《史学月刊》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8篇,其中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,出版合作专著1部。荣获省社科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(集体)、三等奖1项,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。

关闭窗口
 
 
 网站地图 | 返回首页 | 联系我们 
 

版权所有:南昌工程学院   科研处

 地址:中国 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(瑶湖校区) 邮编:330099